2020年12月27日,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会刊《中国农村教育评论》联合参办。本论坛召集人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李涛教授和《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杨义成编辑。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内的400余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社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共聚云端,共话乡村教育百年议题。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谈到,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建设者们一直用生命在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今日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探索了中国式道路。在开启“十四五”的关键历史节点,本次论坛回顾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教育的文化选择》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当前乡村教育时代具有“城乡一体”“质量同化”“文化守望”“规模收缩”“师资焦虑”“技术沟壑”等特征下,应重点关注和研究乡村教育的“原文化功能”“文化变迁”“文化样态”以及“文化对当下的重要性”。乡村教育文化应加强“文化引领”,突出“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将原有的“乡村教育文化根系”与“现代技术和社会转型”相联系,从而建立城乡一体多元的教育生态系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的主旨报告以《教育发展的新征程:高质量的公平教育》为题。她提出,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我国民众的教育机会大幅提高,当下,教育事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目标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强国”。在此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应重点实现三个转向:即转向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提升”和“公平发展”的新需求上;转向对“优质均衡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转向“未来乡村教育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弱势补偿上。
李涛教授以《中国乡村教育变革的百年记忆》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百年激荡起于20世纪之初的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精神真正扎根中国大地,从重视“乡村平民教育”开始。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乡村教育运动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中国乡土,但终受制于“国势”与“时局”戛然而止。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从“农村包围城市”,以“扫盲教育”和“农民夜校”为开端,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建设之路,为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周勇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教授、天津大学肖凤翔教授、北京大学林小英副教授、重庆大学潘家恩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常亚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魏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杨茂庆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刘大伟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谢君君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舒涵、西南大学讲师易全勇博士、西北师范大学讲师李晓亮博士等13位优秀学者分别做主题报告。共同回顾了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百年峥嵘历程,探讨了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建设与实验的艰辛,向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的思想先贤和伟大的实践者们致敬。同时,对当前乡村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乡村教育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展开了积极的建设性反思,对未来乡村教育发展之路展开了有意义的展望和思考,凸显了乡村教育百年研究中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次论坛系《探索与争鸣》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的第八场专题论坛。该论坛是《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的重要环节,依托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由青年学者策划组织,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以云端会议形式举行。本次论坛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观(《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图文:齐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