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及大会特邀报告
时间:12月21日8:30-17:00 地点:海航紫荆花饭店8楼金紫荆厅
主持人:柳海民、辛 涛(上午)
吕立杰、秦玉友(下午)
时 间
活动安排
上 午
8:30-8:50
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领导致辞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领导讲话
8:50-9:20
张华华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做好国家层面的教育评估
9:20-9:50
辛 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
9:50-10:20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STEAM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创客教育评价研究
10:20-10:40
休 息
10:40-11:00
柳海民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未来进路
11:00-11:20
罗 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的元认知测评:现状与未来方向
11:20-11:40
胡卫平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监测结果的育人机制研究
11:40-12:00
讨论与交流
12:00-14:00
午 休
下 午
14:00-14:30
张国祥 澳门大学教授、中国澳门PISA项目负责人
报告题目:澳门 PISA 2018 学生素养表现和欺凌行为的分析和解读
14:30-15:00
陆 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报告题目: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和结果应用
15:00-15:30
盖笑松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经验介绍
15:30-15:50
15:50-16:20
吕立杰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过程公平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质量考察
16:20-16:50
李 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9
16:50-17:00
“学科监测”第一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302教室
主持人:徐 鹏、于 冰
主讲人及报告题目
8:00-8:15
徐 鹏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表现层级研究——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的样例分析
8:15-8:30
李 毅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家庭经济资本和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系:家庭文化资本的中介作用
8:30-8:45
杨丽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中文写作“主旨观点”表现水平的自动评分研究
8:45-9:00
裴昌根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数学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评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9:00-9:15
王立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讲述数学教育的中国故事——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
9:15-9:30
刘 燚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高中生逻辑思维素养的调查研究
9:30-9:40
滕 烁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如何通过测验调查教师PCK:对三项数学教师PCK测查工具的评介
9:40-9:55
讨论交流
9:55-10:05
10:05-10:15
曹 飞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10:15-10:25
王晓杰 西南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及测评要点
10:25-10:35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理解的学生学科观念素养的评价
10:35-10:45
冉 彤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家庭与教师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科学从业倾向么?基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的分析
10:45-10:55
邵发仙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
10:55-11:05
李 丽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科学领域幼儿前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教师实践
11:05-11:15
郑智勇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
11:15-11:25
肖 林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内涵、价值意蕴及观测要点
11:25-11:35
邢慧卿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研制的探讨
11:35-11:45
姜男男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视阈下的“语篇整体性建构”的研究
11:45-12:00
“学科监测”第二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303教室
主持人:尹爱青、常金栋
8:00-8:20
尹爱青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中美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
8:20-8:40
王 静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后
报告题目:小学生音乐能力测试及教育运用研究
8:40-8:55
肖 菱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美术表现能力测试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探索
8:55-9:10
万 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艺术教师评价的国内外探索及思考
9:10-9:25
袁 雯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家庭SES与学生艺术学业成绩:家庭艺术资源的中介作用和家庭艺术氛围的调节作用
9:25-9:35
罗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新高考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思考
9:35-9:50
9:50-10:00
10:00-10:15
常金栋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讲师
报告题目:7-9岁儿童动作技能商的测评特征:基于Rasch模型的证据
10:15-10:30
吕冬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不容忽视的体育教师——基于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报告的研究
10:30-10:45
郭冬冬华中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理论体系构建
宋寒冰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增加课外体育活动对7-9岁儿童物体控制能力的影响
雍丽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协调性训练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干预的影响研究
林惠茹华中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湖北省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田菲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报告题目: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能否两全?——基于中国教育追踪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云赛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8周少年拳练习对8-10岁儿童基本动作技能(FMS)的影响
李艳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中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现状监测与提升策略研究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与提升”第一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304教室
主持人:唐丽芳、杨 欣
丁 锐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长春市小学生乘法推理能力:模型检验与水平诊断
杨 欣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情况的现状、挑战与思考
罗士琰 西南大学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西藏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及提升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
宋小波 华中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湖北省高中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张丹璇 华中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檀慧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教育扶贫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混合式研究——以J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例
9:30-9:45
9:45-9:55
9:55-10:10
刘敬云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什么?——基于“三区三州”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分析
10:10-10:25
段鹏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报告题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10:25-10:40
白 洁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题与路径研究——基于A区的实证研究
10:40-10:55
陶 蕾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后
报告题目: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测评——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王玉姣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农村学生的“读书无用论”为哪般——基于农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熊宗莉 湖北省荆门市教育质量评估中心评估科科长
报告题目:施测与施策:小学生发展环境的监测、诊断与改善
罗海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王 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初中生坚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杨 黎 西南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研究——基于普通基础教育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与提升”第二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305教室
主持人:姚继军、张辉蓉
张辉蓉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阻力与消解
杨 进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调查研究
8:40-9:00
范涌峰 西南大学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思考
范文凤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报告题目:义务教育结果不均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部某省大规模测评数据的经验研究
马 良 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增值评价促进和谐发展——辽宁省初中学生增值评价在鞍山地区的应用
房 健 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报告题目:多元复合,构建吉林省省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模式
9:45-10:00
王 丽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教育局督导主任
报告题目:宽城区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案例分享
10:00-10:10
10:10-10:20
陈 怡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什么样的学校有利于“减负增效”?——基于A省大规模学业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姚继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Effect of Eating Breakfast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Large-Scale Provincial Survey Data
11:00-11:20
刘燕丽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随迁子女是否实现了优质教育机会均等?——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估计
11:20-11:30
姜天卓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基于连续两年九年级数学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启示——以吉林省C市为例
11:30-11:40
李 雪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硕士
报告题目:元认知策略与阅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我国中部某区中学八年级学生为例
11:40-11:50
杨焱灵 西南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改进路径研究
11:50-12:00
“关键影响因素与教育政策分析”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402教室
主持人:李 广、衣新发
衣新发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促进
李 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我国中小学学校评估的问题与改进:基于145份区域学校评估方案的文本分析
王 鼎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王思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小学生学习投入对主观学习负担感受的影响:学习意志力的调节作用
张 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精准减负:基于小学生负担状况类型的划分及特征分析
付 雷 浙江师范大学讲师
报告题目:教材质量评价标准的意义与体系建构
翟苏敏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习倦怠、应对方式的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
赵东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从抗逆学生的视角看学校教育与教育公平
盛雅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教师评价素养研究的旨趣变迁
高 鑫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教师育人能力指数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刘 爽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教师性别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四省市教师调查数据
郏超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学校表现的比较——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
张雪晨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感觉寻求和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无聊体验与反社会媒体接触的链式中介作用
贺晓丽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国际教育游戏评价新动态
许 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促进者朋友:爱尔兰学校自我评估中专业第三方的定位与实践模式
石慧芬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题目:自我同情的发展趋势与个体、同伴和家庭的预期效应:一项为期三年的纵向研究
石晓利 西南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互联网+”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教育评价技术与方法”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403教室
主持人:陈 平、孙小坚
陈 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自适应测验中题目增补的最优在线标定设计
李 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助理
报告题目:探究适用于国家监测跨年等值的锚测验组卷规则
詹沛达 浙江师范大学讲师
报告题目:纵向学习诊断模型的马尔可夫参数估计策略——让诊断反馈更及时
9:00-9:20
黄美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基于多选题的考试作弊甄别方法
9:20-9:35
曹灿兮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一种泄露试题侦测程序在考生能力分布变化下的稳健性研究
钟晓钰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调查问卷中不认真作答的识别
9:50-10:05
孙小坚 西南大学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定长CD-CAT中两种新的题目曝光控制方法
樊引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云平台建设构想与设计
孙婷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基于不同自动化项目生成方法的整数运算测验质量比较研究
聂 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BP神经网络在认知诊断中分类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熊晓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基于Graphical LASSO算法的心理网络分析模型:应用展望
张志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协调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关系的探析
李铭尧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大尺度教育质量评估中态度量表社会称许性反应的筛查
张 茜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在中小学生品德评价中引入他评方法的利弊
“PISA国际监测”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404教室
主持人:陆 璟、麦瑞琪
8:00-8:30
麦瑞琪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报告题目:澳门PISA 2018阅读素养与阅读参与分析和解读
赵 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PISA2018的结果审视与政策意义
李 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讲师
报告题目: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PISA2018的结果与启示
王晓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国四省市学校科学表现、影响因素及启示——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
张 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美科学素养优异学生PISA测评结果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李艳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基于PISA 2018阅读测试的研究
毋锶锶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PISA数学素养测评工具的研制模式:经验与启示
10:20-10:30
曾 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
报告题目:教师阻碍学生学习行为与科学素养的关系:科学学习乐趣的中介作用——基于PISA2015中国数据的分析
10:30-10:40
唐 攀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硕士
报告题目: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科学素养的影响——基于PISA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10:40-10:50
岑佳怿 西南大学硕士
报告题目:国际视野下的数字化阅读素养的测评理念与技术实现
10:50-11:00
刘笑笑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硕士
报告题目:不同班级规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中美2015年PISA数据对比分析
11:00-11:10
张黎娜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硕士
报告题目:谁更可能突破逆境:我国四省市抗逆学生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2015数据的分析
11:10-11:20
赵 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硕士
报告题目:谁在上课外班:中学生参加科学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
常颖昊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
报告题目:PISA数据分析常见误区及对策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分会场
时间:12月22日8:00-12:00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405教室
主持人:姚 伟、李召存
姚 伟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构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国际趋势
郭力平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幼儿园教师“保育与教育能力”情境判断测验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姜桂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韵律运动对幼儿动作发展的促进研究
孙 瑾 香港教育大学
报告题目:不同社经地位家庭幼儿早期发展的差异:来自香港的研究
张云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现状、问题与建议
柳 倩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
报告题目: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研究
柯 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报告题目:基于认知训练的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动作干预研究
10:05-10:20
李召存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三重儿童观基础
10:20-10:35
王 萍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幼儿园教师职业感受指数研究
10:35-10:50
吴 琼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报告题目:幼儿园的师资质量观及其评估指标设计
张蓓蓓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我国幼儿教师职业感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何 婷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幼儿园教师儿童观察能力核心要素探析
李佳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家庭游戏干预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
李 莉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
吕 雪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博士
报告题目: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学前儿童类比推理认知模型构建与验证
朱雯珊 台湾淡江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婴幼儿托育指标体系研究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