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公告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部公告 > 正文
中小学数学及科技教育国际研讨会(2025)
时间:2025-09-01 点击数:

一、会议时间

2025年9月15-16日(14日下午报到)

、会议地点

报到地点:吉林省长春友谊酒店

会议地点:东北师范大学(人民大街校区)惟真楼

、会议主题

1. 数学与科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建设

2. 数学与科学、技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未来发展

3. AI赋能数学与科技教育的挑战和应对

4.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数学与科学、技术教学

5.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数学与科学、技术评价

6. 数学与科学、技术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化建设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综合)教材研究〕

参会成员

中国教育领域相关领导与专家、科学家、中国数学与科学教育知名专家、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知名专家等

、会议日程

9月15日星期一

时间

内容

地点

8:00-8:20

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8:20-9:10

主旨报告1:Reimagining STEM Education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Joe Krajcik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9:10-10:00

主旨报告2:数学是科学表达的语言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0:00-10:20

合影 间休

10:20-11:10

主旨报告3:Promoting STEM Literacy in K-12

柳秀峰 澳门大学教授

11:10-12:00

主旨报告4:立足本土、放眼全球:面向教育强国的数学课程建设——以高中微积分课程为例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午 休

14:00-14:30

邀请报告1:提升深度学习和科学思维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

包 雷 东南大学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14:30-15:00

邀请报告2:科技革命与科学教育改革

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5:00-15:30

邀请报告3:中学生物学课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问题

谭永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15:30-15:45

间 休

15:45-16:15

邀请报告4: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学科学课程发展:以高中化学课程为例

魏 冰 澳门大学教授

16:15-16:45

邀请报告5:Mathematics Competencies: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Loc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Objectives

Wee Tiong Seah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16:45-17:15

邀请报告6:Advancing Students Integrated Science Proficiency Through Adaptive Learning Progression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ng He 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9月16星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8:30-10:00

平行论坛1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30

平行论坛2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24

平行论坛3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13

10:00-10:15

间 休

10:15-10:35

邀请报告7:实验,从物理到数学

李 鼎 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副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10:35-10:55

邀请报告8:面向卓越师范生培养的“三结合四提升”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吴先球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10:55-11:15

邀请报告9:科学教材质量与学生对科学课程教材态度的关系——基于一项科学教材实施的实证研究

黄 晓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11:15-11:35

邀请报告10: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物理教师的专业适应与成长——基于9省区2512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调研报告

于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七、嘉宾介绍

Joe Krajcik,密歇根州立大学STEM教育创新研究所(CREATE)主任,参与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2028年NAEP框架》及《2025年PISA框架》的研制。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柳秀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STEM教育讲座教授和教育测评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曹一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包 雷,东南大学教授,全球华人科学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和教育学院双聘教授,国际华人物理及天文学会前任会长。

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综合)教材研究〕执行主任,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

谭永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国家教材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生物学教材研究)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魏 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任教育学院综合科学课程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澳门特别行政区初、高中自然科学基本学力要求及课程指引研制。

Wee Tiong Sea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4国研究联盟“第三波实验室”(Third Wave Lab)的创始人。

Peng He,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教育助理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CAIRE)和扩展现实开发实验室(XR Development Lab)联合主任。

李 鼎,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副主任,世界教具联合会理事、驻华大使,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会员,山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吴先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国家中小学物理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黄 晓,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院长。

于海波,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教材研究)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linkedin人人网豆瓣网
专题网站SPECIAL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

学部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部公告 > 正文
中小学数学及科技教育国际研讨会(2025)
时间:2025-09-01 点击数:

一、会议时间

2025年9月15-16日(14日下午报到)

、会议地点

报到地点:吉林省长春友谊酒店

会议地点:东北师范大学(人民大街校区)惟真楼

、会议主题

1. 数学与科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建设

2. 数学与科学、技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未来发展

3. AI赋能数学与科技教育的挑战和应对

4.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数学与科学、技术教学

5.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数学与科学、技术评价

6. 数学与科学、技术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化建设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综合)教材研究〕

参会成员

中国教育领域相关领导与专家、科学家、中国数学与科学教育知名专家、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知名专家等

、会议日程

9月15日星期一

时间

内容

地点

8:00-8:20

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8:20-9:10

主旨报告1:Reimagining STEM Education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Joe Krajcik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9:10-10:00

主旨报告2:数学是科学表达的语言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0:00-10:20

合影 间休

10:20-11:10

主旨报告3:Promoting STEM Literacy in K-12

柳秀峰 澳门大学教授

11:10-12:00

主旨报告4:立足本土、放眼全球:面向教育强国的数学课程建设——以高中微积分课程为例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午 休

14:00-14:30

邀请报告1:提升深度学习和科学思维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

包 雷 东南大学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14:30-15:00

邀请报告2:科技革命与科学教育改革

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5:00-15:30

邀请报告3:中学生物学课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问题

谭永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15:30-15:45

间 休

15:45-16:15

邀请报告4: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学科学课程发展:以高中化学课程为例

魏 冰 澳门大学教授

16:15-16:45

邀请报告5:Mathematics Competencies: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Loc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Objectives

Wee Tiong Seah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16:45-17:15

邀请报告6:Advancing Students Integrated Science Proficiency Through Adaptive Learning Progression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ng He 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9月16星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8:30-10:00

平行论坛1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30

平行论坛2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24

平行论坛3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213

10:00-10:15

间 休

10:15-10:35

邀请报告7:实验,从物理到数学

李 鼎 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副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惟真楼

二楼会议室

10:35-10:55

邀请报告8:面向卓越师范生培养的“三结合四提升”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吴先球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10:55-11:15

邀请报告9:科学教材质量与学生对科学课程教材态度的关系——基于一项科学教材实施的实证研究

黄 晓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11:15-11:35

邀请报告10: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物理教师的专业适应与成长——基于9省区2512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调研报告

于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七、嘉宾介绍

Joe Krajcik,密歇根州立大学STEM教育创新研究所(CREATE)主任,参与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2028年NAEP框架》及《2025年PISA框架》的研制。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柳秀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STEM教育讲座教授和教育测评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曹一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包 雷,东南大学教授,全球华人科学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和教育学院双聘教授,国际华人物理及天文学会前任会长。

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综合)教材研究〕执行主任,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

谭永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国家教材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生物学教材研究)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魏 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任教育学院综合科学课程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澳门特别行政区初、高中自然科学基本学力要求及课程指引研制。

Wee Tiong Seah,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4国研究联盟“第三波实验室”(Third Wave Lab)的创始人。

Peng He,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教育助理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CAIRE)和扩展现实开发实验室(XR Development Lab)联合主任。

李 鼎,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副主任,世界教具联合会理事、驻华大使,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会员,山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吴先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国家中小学物理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黄 晓,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院长。

于海波,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科学教材研究)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

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