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首届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2-08-14 点击数:

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承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首届论坛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数字时代教育学人才培养与教育学理论创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东北师范大学组团各高校等近20余所高校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代表参加了论坛,20多位特邀专家与中青年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与讨论,9000余人次通过学术志直播、腾讯会议等多种途径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学部教授周霖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白冰为开幕式致辞,我校教务处处长魏民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线上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于伟教授以及学部教育学原理学科主要团队成员线下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徐海阳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教育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白冰表示本次论坛主题精准反映当前时代特征,回应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希望以此为起点加强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协同互动,推动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建设,提高教育学人才培养水平及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柳海民回顾了自己与教研室的不解之缘,并提出教研室的本质是“研”,研究内容为研教学理念、研专业理论、研学科思想、研教学创新,并提出通过做好传帮带、实现共建共用共享、依托虚拟教研室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以及应用好协同机制,以促进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推动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开幕式致辞

本次论坛设置特邀专家论坛与中青年学者论坛。特邀专家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林丹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做了题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刍议”的报告。他基于教育学本科专业建设在专业处境、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策略与建议。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做了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原理学科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启示”的报告。他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建设历程,总结了教育学原理学科取得的成果,并指明了教育学原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学的特质”的报告。他从教育的本真,即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三个方面,厘清了教育本真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教育学的特质。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意蕴及其可能性”的报告。他通过小而见大的事例探讨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并提出,教育研究的走向应当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互动,理解事实与追寻价值的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普遍性的统一。

特邀专家论坛一

特邀专家论坛二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晓文副教授主持。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话语”的报告。她从表现形式、呈现类别和逻辑构成三个方面对话语及中国话语进行了阐释,并指明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话语表达与话语创生的路径。北京师范大学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题为“重提一种面向改革开放的教育学”的报告。他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教育学的制度精神、标准生活有没有提升?”这样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问题出发,系统回顾、重新解读与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时代教育学得到的重要遗产,并基于此提出对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启示。华南师范大学的董标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原理能否开蒙”的报告。他指出要消灭“教育学原理没有开蒙”这一歧义,并阐明了何谓开蒙、学科的开蒙与开蒙的学科等问题,进而为“怎样充分发挥教育学原理的开蒙作用”提供了六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的报告。他提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的价值在于给学生以尊严、立场、知识、思维、审美、志向、自信。他指出实现教育学教育的育人价值要与相关学科对话,要以实验的方式做教育,要根植于技术时代,要进行跨学科、跨文化、跨流派的比较,要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贡献“中国”方案。

特邀专家论坛二

特邀专家论坛三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清溪副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研究20年:研究什么,谁在研究”的报告。他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评价,通过2000-202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教育学科的作者、关键词与机构的分布云图,阐述了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情况。北京大学蒋凯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教育学学科交叉与学科立场”的报告。他指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教育现象是复杂、特殊、多样的社会现象,因此,需要有多学科的角度、开放的心态看待教育研究,深化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做了题为“陈元晖建设中国新教育思想管窥”的报告。他指出新教育学要以哲学为理论基础;要以心理学研究推动教育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要总结2000多年的宝贵经验;要研究教育规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要重视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要与未来学结合,积极探索未来。

特邀专家论坛三

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敬威老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刘磊教授做了题为“元宇宙、教育教学变革与教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报告。她基于对元宇宙的认识,指出元宇宙在拓展教育教学的想象边界,为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倒逼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河南大学王晋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社会学的教育学立场”的报告。他阐述了在不同人才培养阶段,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学原理系科中的位置,并提出教育社会学应凸显教育逻辑,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四川师范大学雷云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的知识形态及其教学价值”的报告。他将教育知识分为完成形态的教育知识和未完成形态的教育知识,并提出不同教学层次的知识形态与教学价值。西南大学王正青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定位”的报告。他提出新文科建设在本科人才培养上要重点体现出“三新九转向”,指出了传统型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学术化等四个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三大原则与有益的实践探索。

中青年学者论坛一

中青年学者论坛二由通化师范学院许适琳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崔英锦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人才培养现实境遇之思”的报告。她基于教育学人才培养现实境遇,提出要培养问题意识,加强学术训练才能应对挑战。延边大学金海英教授做了题为“培养跨界的能动者——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育人方向的思考”的报告。她从培养“跨界的能动者”这一目标出发,介绍了延边大学教育学育人交叉的特殊性,提出要协同育人、跨界训练、综合/整合能力培养才能培养跨界的能动者。白城师范学院赵光磊副教授做了题为“人学本位 儿童取向 四育统筹——关于普通教育学课程的一些思考”的报告。他认为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本;要突出强调儿童的精神性;坚持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统筹。伊犁师范大学陈利达副教授做了题为“协同提质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对西部研究生培养的支持与作用”的报告。她提出,虚拟教研室在“协同提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通过研讨交流、建设智慧课堂、结对“帮扶”对西部薄弱院校进行支持。论坛最后,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提出论坛围绕教育学人才培养、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学学科立场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深入的探讨,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与理论创新需要教育学人以开放的心态共同努力。

中青年学者论坛二

本次论坛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召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国内多所高校教育学原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内教育学原理教研室的大备课、大讨论。有效回应了教育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相关要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科一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随着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还将陆续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虚拟教研室活动,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撰稿:杨清溪 苏慧丽)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linkedin人人网豆瓣网
专题网站SPECIAL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首届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2-08-14 点击数:

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承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首届论坛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数字时代教育学人才培养与教育学理论创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东北师范大学组团各高校等近20余所高校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代表参加了论坛,20多位特邀专家与中青年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与讨论,9000余人次通过学术志直播、腾讯会议等多种途径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学部教授周霖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白冰为开幕式致辞,我校教务处处长魏民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线上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于伟教授以及学部教育学原理学科主要团队成员线下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徐海阳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教育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白冰表示本次论坛主题精准反映当前时代特征,回应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希望以此为起点加强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协同互动,推动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建设,提高教育学人才培养水平及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柳海民回顾了自己与教研室的不解之缘,并提出教研室的本质是“研”,研究内容为研教学理念、研专业理论、研学科思想、研教学创新,并提出通过做好传帮带、实现共建共用共享、依托虚拟教研室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以及应用好协同机制,以促进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推动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开幕式致辞

本次论坛设置特邀专家论坛与中青年学者论坛。特邀专家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林丹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做了题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刍议”的报告。他基于教育学本科专业建设在专业处境、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策略与建议。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做了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原理学科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启示”的报告。他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建设历程,总结了教育学原理学科取得的成果,并指明了教育学原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学的特质”的报告。他从教育的本真,即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三个方面,厘清了教育本真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教育学的特质。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意蕴及其可能性”的报告。他通过小而见大的事例探讨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并提出,教育研究的走向应当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互动,理解事实与追寻价值的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普遍性的统一。

特邀专家论坛一

特邀专家论坛二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晓文副教授主持。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话语”的报告。她从表现形式、呈现类别和逻辑构成三个方面对话语及中国话语进行了阐释,并指明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话语表达与话语创生的路径。北京师范大学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题为“重提一种面向改革开放的教育学”的报告。他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教育学的制度精神、标准生活有没有提升?”这样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问题出发,系统回顾、重新解读与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时代教育学得到的重要遗产,并基于此提出对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启示。华南师范大学的董标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原理能否开蒙”的报告。他指出要消灭“教育学原理没有开蒙”这一歧义,并阐明了何谓开蒙、学科的开蒙与开蒙的学科等问题,进而为“怎样充分发挥教育学原理的开蒙作用”提供了六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的报告。他提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的价值在于给学生以尊严、立场、知识、思维、审美、志向、自信。他指出实现教育学教育的育人价值要与相关学科对话,要以实验的方式做教育,要根植于技术时代,要进行跨学科、跨文化、跨流派的比较,要为数字时代的教育学教育贡献“中国”方案。

特邀专家论坛二

特邀专家论坛三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清溪副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研究20年:研究什么,谁在研究”的报告。他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评价,通过2000-202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教育学科的作者、关键词与机构的分布云图,阐述了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情况。北京大学蒋凯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教育学学科交叉与学科立场”的报告。他指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教育现象是复杂、特殊、多样的社会现象,因此,需要有多学科的角度、开放的心态看待教育研究,深化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做了题为“陈元晖建设中国新教育思想管窥”的报告。他指出新教育学要以哲学为理论基础;要以心理学研究推动教育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要总结2000多年的宝贵经验;要研究教育规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要重视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要与未来学结合,积极探索未来。

特邀专家论坛三

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敬威老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刘磊教授做了题为“元宇宙、教育教学变革与教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报告。她基于对元宇宙的认识,指出元宇宙在拓展教育教学的想象边界,为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倒逼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河南大学王晋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社会学的教育学立场”的报告。他阐述了在不同人才培养阶段,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学原理系科中的位置,并提出教育社会学应凸显教育逻辑,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四川师范大学雷云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的知识形态及其教学价值”的报告。他将教育知识分为完成形态的教育知识和未完成形态的教育知识,并提出不同教学层次的知识形态与教学价值。西南大学王正青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定位”的报告。他提出新文科建设在本科人才培养上要重点体现出“三新九转向”,指出了传统型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学术化等四个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三大原则与有益的实践探索。

中青年学者论坛一

中青年学者论坛二由通化师范学院许适琳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崔英锦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学人才培养现实境遇之思”的报告。她基于教育学人才培养现实境遇,提出要培养问题意识,加强学术训练才能应对挑战。延边大学金海英教授做了题为“培养跨界的能动者——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育人方向的思考”的报告。她从培养“跨界的能动者”这一目标出发,介绍了延边大学教育学育人交叉的特殊性,提出要协同育人、跨界训练、综合/整合能力培养才能培养跨界的能动者。白城师范学院赵光磊副教授做了题为“人学本位 儿童取向 四育统筹——关于普通教育学课程的一些思考”的报告。他认为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本;要突出强调儿童的精神性;坚持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统筹。伊犁师范大学陈利达副教授做了题为“协同提质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对西部研究生培养的支持与作用”的报告。她提出,虚拟教研室在“协同提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通过研讨交流、建设智慧课堂、结对“帮扶”对西部薄弱院校进行支持。论坛最后,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提出论坛围绕教育学人才培养、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学学科立场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深入的探讨,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与理论创新需要教育学人以开放的心态共同努力。

中青年学者论坛二

本次论坛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召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国内多所高校教育学原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内教育学原理教研室的大备课、大讨论。有效回应了教育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相关要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科一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随着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还将陆续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虚拟教研室活动,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撰稿:杨清溪 苏慧丽)

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