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持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实证方法分论坛十六——“数字人文与教育实证研究”, 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取“线下举办,云端同步”的形式,来自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线上线下近千人次参与到分论坛中。
学部党委书记秦玉友教授以“数字人文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题,为分论坛致开幕辞,从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入手,提出教育领域应该积极拥抱数字人文,而数字化的转型应更加关注人文背景。
14位与会的学者与研究生分享了关于数字人文研究、新高考、学生责任伦理与道德发展、高校教师发展、在线学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对就业的影响、学业成绩拔尖与与责任伦理的关系、高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发展及其科研产出、不同学生手机使用、效能感与在线学习的效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东北师范大学的秦玉友教授、林丹教授、曹春教授、张雪副教授和周达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就实证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理论意识、伦理意识、创新意识等与报告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一致认为,教育实证研究必须重视概念的可操作化定义、重视理论视角的选择与诊断、重视研究过程中的因果推理等。
最后,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为分论坛做闭幕致辞,提出教育实证研究要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严谨的研究结论,深入思考数字人文意识能促使我们更好的反思我们作为教育学人的学术责任。

“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旨在大力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推进教育研究范式转型,自2015年已成功举办八届。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已连续五年作为主持单位之一承办分论坛。
(图文:魏丽娜 来源:学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