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第八届“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3-11-30 点击数:

11月24日-11月25日,第八届“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教育学会、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长春市教育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来自国内二十多所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各学科课标研制组成员,吉林省市教研员与来自新华社吉林分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论坛。60多位特邀专家、一线教研工作者与中青年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本次论坛得到全国11省、23所大学、41所小学累计五万余名教育同仁的关注。

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王廷波、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潘永兴先后致辞,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为开幕式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学部于伟教授及教育学部教师、附小教师出席了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主持开幕式

41181

东师附小党委书记王廷波致辞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致辞

56EC0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讲话

本次论坛主旨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学部于伟教授主持。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做了题为《从哲学看儿童哲学》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儿童哲学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儿童、哲学、儿童哲学,研究儿童哲学需要对儿童与哲学有着真实的理解,儿童教育与儿童哲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育儿童的责任心、养成儿童的自尊心。由此,孙正聿教授以哲学的定义为切入点,指出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是一种反思校正和塑造人类文明的活动方式,并概述了哲学的理论性质、理论形态、理论内容、理论功能,阐释了人的历史形态与哲学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指明了哲学的三大要素与哲学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孙正聿教授以“一支笔”与其“全部哲学问题”为引,提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训练大脑学会思考、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四项“儿童哲学”的基本理念。

本次会议设置四个特邀专家主题论坛。主题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新人文教席,亚洲新人文联网发起人及现任主席熊秉真教授做了《往事知多少?率性教育之历史资源与文化反思》的报告。熊教授从医学角度介绍了宋代儿科的发展;以“四景戏婴图”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儿童游戏;列举了如朱熹和王阳明对儿童游戏的态度、苏汉臣等画家对儿童游戏的赞美,呈现了宋代对儿童教育的不同观点。最后,从中西的不同文化视角对童年的争议做了比较分析,显示了儿童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从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广度对“率性教育”做出了深度扩容。广西师范大学的王枬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的儿童视角》的报告。王枬教授对教育的儿童视角进行探讨:儿童是一种“未完成”存在;儿童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儿童是一种“创造性”存在。据此,王枬教授提出了未来学校的设想,即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下一代的,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的,具有未来性、社会性、生命性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题为《从卢梭到精神分析:蒙台梭利的童年概念》的报告。康永久教授首先指出了理论界对于蒙台梭利的一系列批评,进而挖掘了“蒙台梭利方法”的内核,即自由。自由的原则要求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因此,“蒙台梭利方法”强调自然教育中的感官训练,更强调感觉而非精神。最后,康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读《童年的秘密》时的惊艳感受,同时也反思了“蒙台梭利方法”中存在着社会与自然因果关系的颠倒,忽视了大人对待儿童的社会态度。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教授做了题为《春天与儿童生命的兴发》的报告,主要思考的问题即儿童生命应该如何打开,率性之教何以可能?他从小孩的三行诗提出生命文化最本质的渴望即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由此引发主题——兴发,即寻求人类自身与根本性事物的联系,在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中焕发生命之诚,带出个体生命的单纯与美好。他提出,兴发教育哲学即超越思的教育哲学,走向原初生命整体的教育哲学,带出个体成人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与生命的豪气。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对主题论坛一的专家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回应。

C607F

BE837

44C26

4305F

主题论坛一

主题论坛二由东北师范大学林丹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做了题为《播撒世界观的种子:朝向现实世界的儿童精神发育》的报告。他认为,儿童的精神发育来自于儿童用童年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融合成对世界的看法,应通过学校课程、开放性探索的教育,在具有感性与理性交互,德性与美感升华,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与生命性一体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儿童的感受性,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题为《“厌童现象”及其分析》的报告。他提出“厌童”正在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社会心态,并梳理了儿童观的变迁,认为人们致力于避免儿童过早受到成人事务的侵扰和污染,但“青春期”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从童年向成年过渡开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从童年向成年过渡难题的关键是重建社会本位的儿童观立场,认识到儿童是共同体的继承者或接班人,厌童心态也会随之消解。北京大学的施晓光教授做了题为《率性教育视角下基于循证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率性教育是基于儿童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践行率性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成长,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实践者、反思型研究者和教学改进者。循证教学实践是对教师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让循证教学实践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成长。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与交流。

主题论坛二

主题论坛三由东北师范大学高晓文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做了题为《透过欧陆思想与先秦儒学重思率性与教育》的报告。他提出,由于人的在场,使原初的“物之终始”世界发生了一个本体论的扭曲。进而探讨“天下”与“教学”的内在关联。借由欧陆思想中黑格尔“世界的黑夜”反思从思辨唯物主义到对象导向本体论的思潮。人类世的本体论扭曲使人类陷入奇点,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当下的存在、当下的教育,因此率性教育在当下重提是十分必要的。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做了题为《以“进步”价值观念助力儿童成长》的报告。她提出,学校要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过程质量观,追求学生日常进步的价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发生。因此,各级教育政策制定者要不断思考“何为教育质量”“如何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等基本问题;在政策上给教师成绩学生的权利;在统考结果的使用上减少学校之间的比较和排名。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教授做了题为《儿童哲学与倾听教育学的构建》的报告。他提出倾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他提出在儿童哲学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或者一个环节,是儿童哲学探究的基础。他基于中西方文化中对倾听不同的认识,从价值、认知和行动等层面探讨了建构倾听教育学的可能性。华东师范大学王占魁副教授做了题为《什么才是真正的讲道理——道德教育论辩的实践模型》的报告。他指出儿童哲学创始人李普曼的书里面提到儿童哲学有两项使命,一项是思考儿童,一项是学会推理。他对中国缺少讲理传统、哲学修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讲理是一个道德范畴,进而提出了道德教育论辩的实践模型。他认为日常生活当中讲理就需要有理论的基础,有反思的精神,有对这个主张之所以成立的根据。讲理有两个前提,一种叫社会前提,一种叫逻辑前提。并提出讲理的理论主要有道义论、结果论、习俗理论、领域论。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在会上对以上专家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回应。

主题论坛三

主题论坛四由东北师范大学张聪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语副校长做了题为《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报告。王语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团队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性的汇报。提出“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更多地个别、具体、具象、特殊、经验等抽象一般、规律、本质、学科知识,发展智慧的一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做了题为“《小孩与大人<小王子>中成长问题》的报告。他从儿童成长角度对《小王子》进行分析,认为《小王子》的定位是以文学形式,以孩子的视角和立场,对现代社会的危机和弊病进行的深沉哲学思考。并据此提出了大人助力孩子的成长提供三个命题:其一是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其二是如何真正建立起与孩子的感情连接;其三是孩子变化来自离开原有环境,如何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做了题为《率性教育:自然与自由之辩》的报告。他从康德和卢梭的原始问题即自然与自由之辩来入手,谈论了其对于率性教育的理解。他首先区分了Philosophy for Children和Philosophy of Children这两种相似但不同的说法,并结合亲身经历,指出除这两种之外的第三种儿童哲学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以一种相对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儿童对话。他基于儿童的童年、天性正在消逝的现状,指出我们需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nature”,并基于此构建了童年的三种模式:强调体力的火爆星球、重视知识的类地星球和关注生命的自然星球,并突出卢梭 “自然”概念中社会的自然。清华大学张羽副教授做了题为《课堂评价范式创新——人文与科学范式的对撞与融合》的报告。她通过回顾课堂评价的重要意义与挑战,提出了研究问题,即不断发展的科技能否帮助我们创新课堂评价的范式,从而赋能教师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发展。她分享了为实现智能课堂评价目标而展开的实验室研究与驻校研究,并通过持续两年半的长期追踪数据库及其数据分析,展示了真实课堂生生脑耦合与学业表现、大学课堂合作学习互动质量的生理表征等研究发现,并基于此进行了深入反思。福建师范大学郑敏希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儿童哲学与儿童解放——安·玛格丽特·夏普的教育哲学》,她从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对“夏普生平介绍”“夏普社会影响”“夏普儿童哲学思想介绍”“以夏普援引出的新儿童解放思想介绍”和“幼儿园中的儿童解放实践探索”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与呈现,从而指出当前儿童哲学研究需要一个返回的步伐,重新思考儿童哲学的意义,要让儿童哲学真正触儿童的心灵或灵魂。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报告题目为《“儿童统治”——儿童主义研究的回望与补释》,报告从“儿童主义的学术概念及其生成路径”“康德及其以后的哲学所追寻的纯粹主体性,其所归属的纯粹主体是谁?”“赤子/童心:先验转向,先验还原,追寻根据,回到开端”“从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或海德格尔‘面向事情本身’,到老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儿童统治:三种理由”“儿童主义遍及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和方向”“儿童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和“儿童主义倡导教育革命”八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呈现儿童主义思想的理论图景。东北师范大学林丹教授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卜庆刚副校长对以上专家报告进行了积极回应与讨论。

主题论坛四

11月24日进行了语文、英语、科学、数学、道德与法治、艺术六个学科的东师附小学科教学观摩、研究发表、专家报告。同日两个分论坛平行展开,来自20余所高校、中小学与幼儿园的研究者围绕“儿童哲学的发展与展望”“媒介变迁与童年生活”“儿童哲学教育的探索”“技术变革与儿童教育”“率性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与儿童教育”“时代特征与儿童发展”“儿童本位与教育实践”八个主题进行报告,并由八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与讨论。

11月25日下午,本次论坛接近尾声。闭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由校区副校长卜庆刚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副书记刘新生做大会闭幕式总结发言。王澍副部长总结,在两天的讨论中,学者们从宏观的人类世问题到微观教育问题,关注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我们从中西方教育学经典中思考教育问题,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发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所有人的思考和分享都呼应了论坛的主题——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副书记刘新生强调,为期两天的学术论坛,大家围绕“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的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带来了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是一次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云集的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术盛会。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小学的一线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大学与小学深度融合实现对儿童哲学的深入研究,“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已成为东北师范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凝练成东师哲学社会科学标志性的学术平台、学术话语,在海内外取得广泛的学术反响,成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支撑。持续八年的“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社会影响广泛深入、为中国教育改革贡献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践智慧。

(撰稿人:苏慧丽)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linkedin人人网豆瓣网
专题网站SPECIAL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第八届“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3-11-30 点击数:

11月24日-11月25日,第八届“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教育学会、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长春市教育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来自国内二十多所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各学科课标研制组成员,吉林省市教研员与来自新华社吉林分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论坛。60多位特邀专家、一线教研工作者与中青年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本次论坛得到全国11省、23所大学、41所小学累计五万余名教育同仁的关注。

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王廷波、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潘永兴先后致辞,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为开幕式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学部于伟教授及教育学部教师、附小教师出席了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主持开幕式

41181

东师附小党委书记王廷波致辞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致辞

56EC0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讲话

本次论坛主旨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学部于伟教授主持。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做了题为《从哲学看儿童哲学》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儿童哲学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儿童、哲学、儿童哲学,研究儿童哲学需要对儿童与哲学有着真实的理解,儿童教育与儿童哲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育儿童的责任心、养成儿童的自尊心。由此,孙正聿教授以哲学的定义为切入点,指出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是一种反思校正和塑造人类文明的活动方式,并概述了哲学的理论性质、理论形态、理论内容、理论功能,阐释了人的历史形态与哲学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指明了哲学的三大要素与哲学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孙正聿教授以“一支笔”与其“全部哲学问题”为引,提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训练大脑学会思考、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四项“儿童哲学”的基本理念。

本次会议设置四个特邀专家主题论坛。主题论坛一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新人文教席,亚洲新人文联网发起人及现任主席熊秉真教授做了《往事知多少?率性教育之历史资源与文化反思》的报告。熊教授从医学角度介绍了宋代儿科的发展;以“四景戏婴图”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儿童游戏;列举了如朱熹和王阳明对儿童游戏的态度、苏汉臣等画家对儿童游戏的赞美,呈现了宋代对儿童教育的不同观点。最后,从中西的不同文化视角对童年的争议做了比较分析,显示了儿童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从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广度对“率性教育”做出了深度扩容。广西师范大学的王枬教授做了题为《教育的儿童视角》的报告。王枬教授对教育的儿童视角进行探讨:儿童是一种“未完成”存在;儿童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儿童是一种“创造性”存在。据此,王枬教授提出了未来学校的设想,即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下一代的,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的,具有未来性、社会性、生命性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题为《从卢梭到精神分析:蒙台梭利的童年概念》的报告。康永久教授首先指出了理论界对于蒙台梭利的一系列批评,进而挖掘了“蒙台梭利方法”的内核,即自由。自由的原则要求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因此,“蒙台梭利方法”强调自然教育中的感官训练,更强调感觉而非精神。最后,康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读《童年的秘密》时的惊艳感受,同时也反思了“蒙台梭利方法”中存在着社会与自然因果关系的颠倒,忽视了大人对待儿童的社会态度。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教授做了题为《春天与儿童生命的兴发》的报告,主要思考的问题即儿童生命应该如何打开,率性之教何以可能?他从小孩的三行诗提出生命文化最本质的渴望即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由此引发主题——兴发,即寻求人类自身与根本性事物的联系,在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中焕发生命之诚,带出个体生命的单纯与美好。他提出,兴发教育哲学即超越思的教育哲学,走向原初生命整体的教育哲学,带出个体成人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与生命的豪气。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对主题论坛一的专家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回应。

C607F

BE837

44C26

4305F

主题论坛一

主题论坛二由东北师范大学林丹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做了题为《播撒世界观的种子:朝向现实世界的儿童精神发育》的报告。他认为,儿童的精神发育来自于儿童用童年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融合成对世界的看法,应通过学校课程、开放性探索的教育,在具有感性与理性交互,德性与美感升华,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与生命性一体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儿童的感受性,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题为《“厌童现象”及其分析》的报告。他提出“厌童”正在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社会心态,并梳理了儿童观的变迁,认为人们致力于避免儿童过早受到成人事务的侵扰和污染,但“青春期”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从童年向成年过渡开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从童年向成年过渡难题的关键是重建社会本位的儿童观立场,认识到儿童是共同体的继承者或接班人,厌童心态也会随之消解。北京大学的施晓光教授做了题为《率性教育视角下基于循证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率性教育是基于儿童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践行率性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成长,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实践者、反思型研究者和教学改进者。循证教学实践是对教师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让循证教学实践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成长。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与交流。

主题论坛二

主题论坛三由东北师范大学高晓文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做了题为《透过欧陆思想与先秦儒学重思率性与教育》的报告。他提出,由于人的在场,使原初的“物之终始”世界发生了一个本体论的扭曲。进而探讨“天下”与“教学”的内在关联。借由欧陆思想中黑格尔“世界的黑夜”反思从思辨唯物主义到对象导向本体论的思潮。人类世的本体论扭曲使人类陷入奇点,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当下的存在、当下的教育,因此率性教育在当下重提是十分必要的。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做了题为《以“进步”价值观念助力儿童成长》的报告。她提出,学校要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过程质量观,追求学生日常进步的价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发生。因此,各级教育政策制定者要不断思考“何为教育质量”“如何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等基本问题;在政策上给教师成绩学生的权利;在统考结果的使用上减少学校之间的比较和排名。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教授做了题为《儿童哲学与倾听教育学的构建》的报告。他提出倾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他提出在儿童哲学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或者一个环节,是儿童哲学探究的基础。他基于中西方文化中对倾听不同的认识,从价值、认知和行动等层面探讨了建构倾听教育学的可能性。华东师范大学王占魁副教授做了题为《什么才是真正的讲道理——道德教育论辩的实践模型》的报告。他指出儿童哲学创始人李普曼的书里面提到儿童哲学有两项使命,一项是思考儿童,一项是学会推理。他对中国缺少讲理传统、哲学修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讲理是一个道德范畴,进而提出了道德教育论辩的实践模型。他认为日常生活当中讲理就需要有理论的基础,有反思的精神,有对这个主张之所以成立的根据。讲理有两个前提,一种叫社会前提,一种叫逻辑前提。并提出讲理的理论主要有道义论、结果论、习俗理论、领域论。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在会上对以上专家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回应。

主题论坛三

主题论坛四由东北师范大学张聪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语副校长做了题为《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报告。王语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团队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性的汇报。提出“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更多地个别、具体、具象、特殊、经验等抽象一般、规律、本质、学科知识,发展智慧的一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做了题为“《小孩与大人<小王子>中成长问题》的报告。他从儿童成长角度对《小王子》进行分析,认为《小王子》的定位是以文学形式,以孩子的视角和立场,对现代社会的危机和弊病进行的深沉哲学思考。并据此提出了大人助力孩子的成长提供三个命题:其一是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其二是如何真正建立起与孩子的感情连接;其三是孩子变化来自离开原有环境,如何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做了题为《率性教育:自然与自由之辩》的报告。他从康德和卢梭的原始问题即自然与自由之辩来入手,谈论了其对于率性教育的理解。他首先区分了Philosophy for Children和Philosophy of Children这两种相似但不同的说法,并结合亲身经历,指出除这两种之外的第三种儿童哲学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以一种相对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儿童对话。他基于儿童的童年、天性正在消逝的现状,指出我们需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nature”,并基于此构建了童年的三种模式:强调体力的火爆星球、重视知识的类地星球和关注生命的自然星球,并突出卢梭 “自然”概念中社会的自然。清华大学张羽副教授做了题为《课堂评价范式创新——人文与科学范式的对撞与融合》的报告。她通过回顾课堂评价的重要意义与挑战,提出了研究问题,即不断发展的科技能否帮助我们创新课堂评价的范式,从而赋能教师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发展。她分享了为实现智能课堂评价目标而展开的实验室研究与驻校研究,并通过持续两年半的长期追踪数据库及其数据分析,展示了真实课堂生生脑耦合与学业表现、大学课堂合作学习互动质量的生理表征等研究发现,并基于此进行了深入反思。福建师范大学郑敏希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儿童哲学与儿童解放——安·玛格丽特·夏普的教育哲学》,她从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对“夏普生平介绍”“夏普社会影响”“夏普儿童哲学思想介绍”“以夏普援引出的新儿童解放思想介绍”和“幼儿园中的儿童解放实践探索”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与呈现,从而指出当前儿童哲学研究需要一个返回的步伐,重新思考儿童哲学的意义,要让儿童哲学真正触儿童的心灵或灵魂。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报告题目为《“儿童统治”——儿童主义研究的回望与补释》,报告从“儿童主义的学术概念及其生成路径”“康德及其以后的哲学所追寻的纯粹主体性,其所归属的纯粹主体是谁?”“赤子/童心:先验转向,先验还原,追寻根据,回到开端”“从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或海德格尔‘面向事情本身’,到老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儿童统治:三种理由”“儿童主义遍及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和方向”“儿童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和“儿童主义倡导教育革命”八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呈现儿童主义思想的理论图景。东北师范大学林丹教授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卜庆刚副校长对以上专家报告进行了积极回应与讨论。

主题论坛四

11月24日进行了语文、英语、科学、数学、道德与法治、艺术六个学科的东师附小学科教学观摩、研究发表、专家报告。同日两个分论坛平行展开,来自20余所高校、中小学与幼儿园的研究者围绕“儿童哲学的发展与展望”“媒介变迁与童年生活”“儿童哲学教育的探索”“技术变革与儿童教育”“率性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与儿童教育”“时代特征与儿童发展”“儿童本位与教育实践”八个主题进行报告,并由八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与讨论。

11月25日下午,本次论坛接近尾声。闭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由校区副校长卜庆刚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澍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副书记刘新生做大会闭幕式总结发言。王澍副部长总结,在两天的讨论中,学者们从宏观的人类世问题到微观教育问题,关注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我们从中西方教育学经典中思考教育问题,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发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所有人的思考和分享都呼应了论坛的主题——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副书记刘新生强调,为期两天的学术论坛,大家围绕“教育现代化与儿童成长”的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带来了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是一次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云集的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术盛会。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小学的一线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大学与小学深度融合实现对儿童哲学的深入研究,“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已成为东北师范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凝练成东师哲学社会科学标志性的学术平台、学术话语,在海内外取得广泛的学术反响,成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支撑。持续八年的“率性教育与儿童哲学”学术论坛社会影响广泛深入、为中国教育改革贡献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践智慧。

(撰稿人:苏慧丽)

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