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理论、政策与培养路径”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4-06-19 点击数:

6月14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实践教学工作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共同承办的“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理论、政策与培养路径”会议在我校举行。与会期间,共有来自全国共181个单位、326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斌贤教授指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其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特征。当前的教育专业硕士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故需要多方协同,群策群力,加强高校、同行、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提升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魏民教授介绍了我校教育硕士培养的历程,他指出,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东北师范大学始终坚守教师教育特色,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培养新时代教师,成为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在主旨报告部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玉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耀斌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教授分别围绕教育硕士培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玉刚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鲜明特征,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体现出政治性、公益性、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教授指出,实践教学是具有课程性质的重要教育环节,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在师范生实习时应该发挥双向研究者的角色,其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设立“走向实践”的多元目标,以及多元参与获得成果以形成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型两条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主要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应该如何推进。教育实践多元取向的背后,是对教师角色不同的隐喻,隐喻的背后体现了对实践的不同取舍。教师需要成为循证的实践者,教师教育也要走向循证。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耀斌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教授分享了自己学校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

下午的四个分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分别围绕“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与探索”、“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理论与技术赋能教育实践改革”以及“实践循证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展开研讨。随后,我校教育学部孙兴华副教授展示了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实践课程培养环节,带领学生围绕STEM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观察与反思。

闭幕式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学部吕立杰教授指出,各培养单位应持续完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从多个角度探究实践教学,从研究者的视角开展教师教育的工作。要以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在培养单位之间建立起一个学习的社区,共同思考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向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撰稿 丁锐 李丽)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linkedin人人网豆瓣网
专题网站SPECIAL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理论、政策与培养路径”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4-06-19 点击数:

6月14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实践教学工作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共同承办的“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理论、政策与培养路径”会议在我校举行。与会期间,共有来自全国共181个单位、326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斌贤教授指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其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特征。当前的教育专业硕士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故需要多方协同,群策群力,加强高校、同行、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提升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魏民教授介绍了我校教育硕士培养的历程,他指出,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东北师范大学始终坚守教师教育特色,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培养新时代教师,成为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在主旨报告部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玉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耀斌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教授分别围绕教育硕士培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玉刚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鲜明特征,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体现出政治性、公益性、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教授指出,实践教学是具有课程性质的重要教育环节,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在师范生实习时应该发挥双向研究者的角色,其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设立“走向实践”的多元目标,以及多元参与获得成果以形成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型两条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主要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应该如何推进。教育实践多元取向的背后,是对教师角色不同的隐喻,隐喻的背后体现了对实践的不同取舍。教师需要成为循证的实践者,教师教育也要走向循证。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耀斌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教授分享了自己学校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

下午的四个分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分别围绕“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与探索”、“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理论与技术赋能教育实践改革”以及“实践循证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展开研讨。随后,我校教育学部孙兴华副教授展示了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实践课程培养环节,带领学生围绕STEM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观察与反思。

闭幕式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学部吕立杰教授指出,各培养单位应持续完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从多个角度探究实践教学,从研究者的视角开展教师教育的工作。要以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在培养单位之间建立起一个学习的社区,共同思考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向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撰稿 丁锐 李丽)

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电话:0431-85099557 电邮:fed@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