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比较与建设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308会议室顺利举行。

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教授致开幕辞。庞立生副书记对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强调了该重大项目是柳海民教授带领团队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教育学原理学科在该领域的研究优势,以及聚焦国家教育重大发展需求的学术担当。
课题组首席专家柳海民教授作开题报告陈述。柳海民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并介绍了课题获批的基本情况,从研究现状与选题价值、研究框架与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子课题结构与主要内容、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计划。他表示,课题组将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贯穿课题研究过程;倾注全部努力,不负国家对课题组的信任。子课题负责人于伟教授、饶从满教授和张晓兰研究员分别为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聚焦新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日本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经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标体系等作进一步陈述。
开题评审专家组由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康宁教授担任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辛涛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郅庭瑾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部长陈鹏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侯怀银教授,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宝歌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杜岩岩教授担任评审专家组成员。专家组经过闭门研讨对开题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课题面向国家需求,确定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科学内涵;坚持问题导向,拓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纵横比较视野;聚焦核心内容,创新性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建议课题进一步凝炼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供给话语、靶向突破话语和资源配置话语,促进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和中国教育学本土建构。专家评议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基础良好,研究设计切实可行,开题报告要点明确,具有可行性,一致同意通过开题。
26日下午,课题组成员和与会专家展开了进一步研讨,分别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学学术写作与学术发表”为主题展开了圆桌论坛。与会专家提出,建设自主知识体系需立足本土实践,在吸收国际经验基础上,聚焦学科立场与核心命题,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时代标识的理论框架,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学理根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警惕拔尖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学术写作与发表方面需突出学术深度,服务国家教育发展需求,理论类文章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实证类文章需强化数据与理论的融合。



撰稿:刘雨杭、周建力
初审:王澍、周佳明
复审:吴晓庆
终审:秦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