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教育强国建设被赋予紧迫使命。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其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公民素养培育与社会发展根基稳固。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小学教师培养的领军力量,始终以塑造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理论扎实的卓越小学教育教师为己任,凭借卓越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二十余年来培养出众多奋战在教育一线、担当重要角色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小学教师。于此同时,也不忘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时刻响应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主动协同兄弟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激发职前教师自主性和学习活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小学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注入活力。
近年来,东师小教牵头开展的职前小学教师“铸魂强师,追求卓越”系列研学营,打破校际壁垒,联合大理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赤峰学院等地方院校,探索出跨区域、跨院校的职前小学教师协同提质“六力提升”实践模式,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搭建优质平台。

协同提质职前小学教师培养的六力模型图
六力模型图描述 中心核心:德信领航力,位于模型中心位置,是整个模型的核心与灵魂,为其他五个维度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 基础支撑:知识整合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为课程领导力和教育创新力提供理论支持和知识储备。 关键实践: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能力,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引领创新:教育创新力,是教师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体现教师在新时代教育中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持续动力:实践反思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促使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反作用于知识整合力和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内在驱动:自主发展力,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推动教师主动追求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进阶。 |
研学营的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六力提升,即“德信领航力、知识整合力、课程领导力、实践反思力、自主发展力、教育创新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凸显了系统性、前沿性和学理性。内容覆盖了学科课程、教材、学科教法、AI支持下的教育转型与教学创新、乡村教育、实践观摩与研习反思等维度,研学营邀请了众多国内教育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如课程改革方案组专家吕立杰教授,数学课标组专家马云鹏教授、王艳玲副教授,语文课标组专家徐鹏教授,教材专家刘学智教授,农村教育研究专家杨卫安教授、王海英副教授等,信息技术领域专家杨鑫副教授、信息素养领域专家谢亚南研究员等,为职前教师们带来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政策解读、教材本质与功能的深度剖析、乡村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应对策略、技术赋能教学的实战逻辑等多个关键议题。这些讲座犹如思想的灯塔,照亮师范生前行的方向,学员们通过近距离的对话交流,能够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洞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脉络,为其未来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创新思路。
在课程实施方面凸显了问题驱动下“理实融通”多元形式。既有高端学术讲座,又有课例研修、微课研训、问题驱动下的能力提升工作坊,以及学伴助学和大学课堂随班听课。专家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职前教师带来理论知识的盛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解放大路小学等优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地观摩,让职前教师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亲身感受优质小学的办学特色与教育活力。邀请基地校国家、省市级教学名师现场授课、说课、议课,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实施等多维度对课程进行深度剖析,为职前教师们揭示教学背后的逻辑与智慧,引导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汲取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在正式开展研学前已提前布置前置作业,使得每一位营员带着问题和学习期待来,“师范生核心技能强化”实践工作坊中,通过对微课作业的 “反思—优化—实训—再反思—再优化”的闭环,实现技能的跃升;在“教师专业注意能力提升”工作坊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讨论,分享观点,碰撞思维火花,更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提升教学观察、分析、反思与改进等专业能力,引导教师培养自我反思、创新发展等核心竞争力。此外,全程研学营学员配备东北师大本硕研学学伴,能够更加深入的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学习和提供服务保障。




“铸魂强师,追求卓越”系列研学营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师范教育协同提质的创新型实践。通过研学营,坚定了职前小学教师的从教理想与信念、深化了专业知识理解、凝练了实践智慧、强化了角色认同、提升了教育创新能力,为师范生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撰稿:解书
初审:杨卫安、周佳明
复审:吴晓庆
终审:秦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