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教育学部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


学部部长吕立杰,党委书记秦玉友,副部长石艳、杨卫安,教师曲铁华、安晓敏,本硕博毕业生及亲友等出席典礼。副部长杨卫安、石艳分别宣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关于准予2025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和授予2025届毕业生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决定。典礼由学部党委副书记兼副部长吴晓庆主持。


首先,吕立杰部长代表学部祝贺全体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并向全体教师和家长致谢。她以“青春加冕”定义毕业时刻,回顾了2025届学子成长印记。面对AI重塑教育的变革时代,吕部长提出两点期许:一为“韧性探索者”——以毕业季磨砺出的盔甲迎接未知挑战,保持平常心与进取心,在平凡教育岗位成就不凡;二为“长期教育者”——坚守如校友马宪华、窦桂梅般的育人定力,在算法时代守护教育本质:“真正的教育诞生于眼神交汇与心灵共鸣,须以人性温暖对抗技术洪流”。她强调,大学赋予的最珍贵财富是“态度、情怀与思维习惯”,嘱托学子勿忘师恩亲情、同窗情谊及田楼初心。学部将永远守候每位毕业生续写的人生故事。

本科生代表、2021级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罗红梅发言。她回顾了从教育“门外汉”到独立思考“教育人”的成长历程,体悟到教育不仅需要满腔热忱,更需严谨务实的态度。她分享了赴京研学资助育人和在家乡四川冒雨支教的难忘经历,也唤起同学们对军训、打雪仗、线上学习等共同记忆的共鸣。最后,她表达了对母校、师友及家人的感恩,并号召全体毕业生带着师大力量启程,用各自微光点亮教育强国梦想。

研究生代表、202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毕业生白钧溢发言。他分享三点感悟:其一,博士入学非起点,而是过往积累的回响与召唤。其二,读博是“自否定”过程,能力源于一次次“推倒与重建”的阵痛,一次次的直面质疑与忍痛删改淬炼出更严谨谦卑坚韧的学术自我。其三,毕业非终点,步入社会更需成为温和而坚定的“行动者”——以善意面对研究对象“人”,以专业信念坚定介入世界,践行教育学人“改变世界”的使命。最后,他呼吁毕业生带着学部赋予的知识与风骨,持续行动、建设,成为理想的教育研究者。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安晓敏教授代表学部全体教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提出三点期许:一是终身学习:毕业证书非终点,自主学习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武器。二是甘于平凡:教育是平凡中的伟大,忠于内心、脚踏实地,平凡工作亦可照亮他人。三是不负时代:身处AI变革时代,要做参与者而非适应者,坚信教育的温度与情感链接不可替代,坚守育人初心,敬畏生命,保持耐心。最后,她勉励全体毕业生带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东师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校友代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婷婷教授首先对母校的培养表达感谢,作为学姐以及深耕教育研究领域38年的教师,她对毕业生提出三点叮嘱:一是在充满浮躁和焦虑的时代要有守静如渊、孕育待时的恒心和坚持。二是要有扎根的耐心和破土的勇气,在年轻时大胆探索人生的可能性,积极追求梦想。三是品格乃立身处世之根,走出校园后,要能够读书自信、抵品力行。最后,她祝愿毕业生能够凤凰展翅、前程似锦。

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罗梦媛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誓,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真心执教,爱心待生,诚心对民,忠心为国!”铿锵誓言呼应“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学部精神。


吕立杰、秦玉友、曲铁华、石艳、杨卫安五位老师为获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2025届毕业生拨穗授位,学术袍与学位帽汇成知识海洋。

典礼尾声,师生同唱东北师范大学校歌。悠扬旋律中,学部学子承载“行胜于言”的部训,即将奔赴教育一线、研究前沿与国际舞台。他们的征程,是点亮强国梦想的微光,亦是汇入民族复兴的璀璨星河。祝教育学部2025届毕业生毕业快乐!
